日常拍摄常用技巧
1.我们经常看看器皿苹果等水果的广告,上面的水滴好象通人性,分布很合理,整得产品很起来很唯美,工匠们通常就是用无色鞋油或凡士林涂于表面,然后喷水,它可以防止水滴的滑落,而起定型水的作用。
2.看到KFC的广告,我们无不为它的里面的蔬菜的艳丽惊叹,其实这样的东西并不是精心培育出来的,只不过是从小菜场买来,泡了一下碱水而已。
3.我们经常看到碑酒的广告吧,那碑酒视觉效果特棒吧,是不是很多人也试着拍过,就是没有人家的好?认为是厂商特制的吧?其实只要在碑酒里加入适量的精盐,那效果就来了。是不是想嫌它喷出来的泡沫不够好,不要紧,专业人士的也不够好,我们洗头发的那东东的沫够了吧?
4.切开的苹果,拍了一张,切面就变色了?都来不及构图,怎么办,用盐水泡一下,几十分钟,你总该构图了吧?
5.为什么人家拍出的菜总是那么好看,我拍的拷鸭,我拍的名贵鱼怎么就是那么的暗淡,好象不新鲜似的,那么的提不起人的胃口?那个职业摄影师在干什么?哦,他拎了瓶精制食用油,在往鸭鱼身上抹呢,我们也试试,哇,色泽真诱人,口水掉了一地。
6.为何的作品那光那影,那烟,怎么都那么唯美,人家的锅碗,盆里的冒出来的热气怎么拍得那么清晰,唯美,专业人士就是厉厉,难道热气烟都要听他的?是呀,因为它会利用干冰滴水,用管子吹烟,当然自己想要浓,就浓,要淡就淡,什么时候冒就冒,听人指挥,想要它在那出现就在那出现,当然画面要比别人的好,得奖也是必然的。
外景拍摄技巧
1、日景和夜景的拍摄
①.日景分为外景日景和内景日景。它的主要特点是以阳光和天空光为光源进行拍摄。
日景条件下拍摄,景物各部分的显色性好,色温也较高,摄像机的滤色镜通常选择色温为5600K或5600K+25%ND两档进行,经过白平衡的仔细调节,可以获得较好的拍摄效果。
外景日景以明亮的天空为背景,内景日景以明亮的门窗为背景,它们都以太阳光为光源,照度均匀,景物亮度高,在亮的背景的衬托下呈现出近暗远亮的透视效果,景物的明暗反差较小;在刮风的
天气情况下进行拍摄时,应注意采用“正、斜面”方向拍摄。这样能使风在画面中得到充分表现,如摇曳的树枝、被风吹动的树叶等,能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②.夜景在电视片中的拍摄有多种效果,如外景夜景、内景夜景、月光、火光、灯光夜景等。通常,夜景的拍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真实的夜景中拍摄。这种情况下,摄像机白平衡的调节和滤色片
的选择应以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的光源的色温为主来进行调节;另一种方法是,在不少情况下,我们在白天进行模拟夜景的拍摄。为了创造出一种月色朦胧的感觉(效果),可选用3200K的滤色镜,同时要注意缩小光圈,就能创造出一个逼真的夜景效果。另外,选择周围环境亮度较高的景物或者物体,或反光、有水面的地点,可以避免地平线以上漆黑一片,显得单调死板。为了为主体创造一个真实可信的夜景气氛,除在夜景画面中有较大面积的暗幕以外,还要特别注意局部亮度的配置与处理。
2、日出和日落时的拍摄
日出和日落可分为太阳在地平线以下和太阳不在地平线以下两种情况。
①.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光线的特点是天空还很亮。太阳刚要升起的光辉和太阳刚刚落下的余辉装饰性地把天边照亮,地面景物接受了大气层中的云霞和天空中的反射光及散射光的照明,还保留着一定的层次。这时,光线的色温较低,且不稳定,一般大约在1500K~2400K左右。天空的色调是变化的,靠近朝阳或夕阳处是较浓的橙红色调,离太阳越远,橙红色调就越淡。色温也是有层次变化的。这时,地面的景物与天空比较,两者的明暗反差较大,不适合拍摄人物的近景和表现人物的神情及细部层次,可拍摄剪影。摄像机的滤色镜可选用3200K档,经白平衡调节进行拍摄即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这段可用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
②.当太阳不在地平线以下时,若按此时的色温来调整白平衡的话,一般选用3200K的滤色镜,经白平衡调节后再进行拍摄。这样拍出的画面大量地增加了蓝、绿信号的比率,结果是太阳变为白色,
而不是旭日东升、霞光万道,大大削弱了艺术效果;若我们直接选用5600K的滤色片,只要人眼看太阳时,不感觉刺眼,用摄像机直接拍摄,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拍摄日出时,不容易找到5600K的白平衡调节光源,我们可以在头一天的白天用5600K的太阳光或人工照明白平衡板调节好摄像机的白平衡,通过机内的记忆电池来保持(存)机内的平衡,第二天拍摄时,就不用再调了。
3、阴天和雨天的拍摄
阴天和雨天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对这两种天气下的拍摄就有不同的技巧。
①.阴天时,由于太阳被云雾遮挡,景物的照明主要依靠散射光,地面上没有明显的物体投影,景物的明暗反差较小,光线较为柔和,物体与景物的亮暗区别小。这种天气下,蓝色调占主要优势,光线的色温一般在7000K左右,较晴天的色温要高,所以摄像机的滤色镜应选5600K+25%ND档,然后仔细调节白平衡,可以获得较好的画面效果。另外,还要特别注意阴天时的光线也有细微的明暗过度层次。太阳光线被大量散射后,物体表面的光线的入射角不明显,但不会失去光线的方向性,首先,在阴天拍摄时,要注意前景的选择,一般应尽量选用暗一点的前景,它能克服画面灰、平的缺点;其次,要注意背景的选择与处理,比如拍摄以人物神情为主的画面时,要让人脸始终处于画面中明亮的区域,背景的色调要比人脸稍深一点,要尽量避开以亮的物体或天空作背景;第三,要注意控制景深。因为阴天拍摄时,光的照度低,人们往往把光圈开大,因此要注意控制好景深,必要时造成虚实变化,使画面生动,表达效果好。
②.雨天时,室外光线属于散射光的一种。在通常情况下,雨天中拍摄时,摄像机的滤色镜应选用5600K+25%ND档,有时,也可以选用5600K档。在雨天拍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设法把雨衬托在晴的背景上,暗的背景是突出雨景的关键,如深色的树丛、墙壁、人群等。拍摄时,要尽量使主体之后的背景靠近些,以突出雨景,并注意尽量避开大面积的亮天空。二是注意选择和利用前景来加深画面效果。因为前景给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最近,我们在电视片中常见到的雨水滴落的房檐、水珠溅落的玻璃等就是这个意思。三是注意选择像雨伞、雨衣等明显的雨天造型工具,突出雨天的景色。四是要注意拍摄角度。
4、雾天的拍摄
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光反射率,所以我们所见的雾是比较明亮的(注意不是透光率高),雾天的光线色温偏高。基于上述特性,在雾景的拍摄中,滤色镜通常选择在5600K档。在拍摄晨雾时,也可以选用3200K档,经白平衡调节后再进行拍摄。进行雾景拍摄时,要注意画面景物的选择与合理配置,要尽可能多的展现画面的远近层次,在雾气过大的情况下,这种选择和配置是不可缺少的。
在表现雾景时,为避免画面变得白茫茫一片,一般要选择暗前景和暗背景,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出雾的形象。
由于雾的亮度较高,所以在拍摄时,要注意曝光量,尤其不要曝光过度,否则会使雾的形象“虚化”消失。另外,一定要注意光线的选择。一般以逆光和侧逆光为宜,并且一般不用自动光圈进行拍摄。
5、雪天的拍摄
下雪天,由于地面景物大多被雪覆盖着,在阳光照射下反光率极高,超过了录像磁带记录景物亮度的宽容度,所以,在拍摄雪景时,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控制好曝光量。同拍摄一般的景物相比,大多数情
况下曝光量需减少1~2级光圈,有的还要更多,为此应使用手动光圈控制曝光,以画面中的白雪影调层次最为丰富时的曝光值为准。其次,摄像机的滤色镜应选用5600K+25%ND档,或者5600K档。因为,大面积的白雪的色温可达7000K左右,若选用5600K+25%ND档,并仔细调节白平衡,可使所摄画面获得好的色彩还原;若选用5600K并调节白平衡,容易使所摄画面产生偏蓝的效果。当然,这也因摄像机的不同而异。[1]
发展历程
支电视广告
史上支电视广告是在1941年7月1日晚间2点29分播出的,由宝路华钟表公司(Bulova Watch Company)以9美元(约人民币71元)的价格,向纽约市的全国广播公司(NBC)旗下的“WNBC”电视台购买棒球赛播出前的10秒钟时段。当时的电视广告内容十分简单,仅是一支宝路华的手表显示在一幅美国地图前面,并搭配了公司的口号旁白:“美国以宝路华的时间运行!”
行业巨擘
巨石国际传媒于1996年由维亚康姆公司与香港东方报业共同投资建立,巨石国际传媒专注于高品质的电视广告片、影视广告片、TVC广告片的拍摄与制作。巨石国际传媒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先后在上海、北京、广州相继成立分公司,现有员工近两百人。公司连续十年被评为中国广告行业五十强企业,上海市广告行业十强企业。巨石国际传媒长期服务于世界五百强企业。获得了包括可口可乐、宝洁、通用、阿迪达斯、法国欧莱雅、创新科技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客户的好评和认可!
发展现状
数字化是广播电视自诞生以来的一次技术变革、的一次发展机遇和的一次严峻挑战。针对教育电视而言,这种挑战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数字化技术的全面推广,使得频道资源空前丰富,收视选择更为多样。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教育电视处境更为艰难。
(二)数字化技术的全面推广带动了收视模式的革命性[2]转变。
传统电视我播你看的单向传输转变成加入我点你播的互动收视。观众的要求更高了。相对于综合频道来说,教育节目对观众已经不单纯是获取资讯和消费,而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投资。能否以内容为王、贴近为先吸引眼球,对教育电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使电视机这一接收终端演变成多媒体信息终端。
用户家中的电视机不仅可以看电视、听广播,还可以获取电子政务、文化教育、生活信息、电视商务等海量的信息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带来的是观众的进一步分流。同时,数字技术又催生了数字化新媒体的涌现。如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楼宇电视等。在这样一个数字化平台上,教育电视既要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新观众,又要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还要与传统电视中的成熟媒体展开竞争,生存压力可想而知。
二、教育电视运行现状更加剧了这样的危机感
国家教委1997年10月14日以教电[1997]4号文印发的《教育电视台站管理规程》第十八条规定,教育电视台栏目设置与播出节目要以教学节目为主体,每周播出的教学节目时数一般不少于播出节目总时数的60%。
教育电视放弃了自己的教育专业地位,跟在综合台后面跑,办台的大方向首先错了。自办节目没有深度,缺乏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其他媒体的海量信息中便没有了自己的声音,就不可能进入主流媒体的行列。
三、寻求教育电视的发展拐点
(一)办大教育,突出教育电视的基础性地位
教育电视的办台宗旨是服务教育、教学。关键是如何与时俱进,办政府满意的教育,办社会需要的教育,办观众认可的教育,办前瞻性、发展性、国际性的教育。
一是办好新闻类节目,把握政策导向,服务中心工作,提高教育电视的专业性、权威性。
二是办好教育类节目,全方位服务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电视的指导性、服务性、趣味性。
(二)做强媒体,打造教育电视的专业化品牌
教育电视的另一个特色是教育的电视化。这就要求必须按电视规律办台,按媒介规律运营,打造品牌频道、品牌栏目、品牌内容,实施战略。
对任何电视媒体而言,利润都至关重要。 2006年,电视广告收入依然是各级电视台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在电视台的全部经营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达到90%以上。在各级电台的利润追求和推动下,2006年电视广告稳中有升,而且电台之间对广告份额的竞争依然炙热;对利润和发展的渴望,让电视业的广告经营手段愈发市场化。
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和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境外电视媒体的侵入和分流,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对房地产广告和医疗广告的影响,使得2006年电视广告的增速一度放缓,2006年上半年电视广告的发展状况远不及2004年和2005年同期。不过在2006年下半年,诸如《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等大型电视活动和世界杯、亚运会等重要时间,为电视广告营销开辟出了新的领域和方式。在境内外知名品牌的轮番大战之后,2006年下半年电视广告再度飞升,带动全年电视广告取得18%的增长率(按刊例价计算),与2005年19%的水平基本持平,预计将使年度电视广告的总经营额超过400亿元。
在盘子整体做大的背景下,各级电视台的广告投放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尽相同。在电视广告份额分配格局大致不变的情况下,中央台和省会城市台的增长比较突出,增长速度超过了18%的平均水平,广告份额也略有提升。2006年,中央台在事件营销和影响力营销中收获颇丰,《梦想中国》、世界杯转播等都为中央台探索新的广告营销模式提供了契机,CCTV10与中国移动的携手则成了小众频道市场化运作的典范代表。和中央台与大品牌的强强联合不同,省会城市台则凭借其在本地市场的影响力而深受全国性日化品牌和地方零售商倚重,地方民生新闻和方言栏目剧等热播节目不仅为插播广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还让植入式广告等新营销模式有了一展拳脚的机会。
国家广电总局于2011年10月11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时间、长度以及广告类型作出进一步规定。《通知》强调要规范影视剧和新闻节目中间插播广告的行为,禁止在片头之后、剧情开始之前以及剧情结束之后、片尾之前插播任何广告。此外,还规定新闻节目主持人也不能为商业广告做代言,针对此规定,各大卫视均表示会严格执行。